浅塘118攻略

浅塘118攻略

1、水生态修复技术;一、浅滩-深潭结构;1。浅滩-深潭的概念;天然河流的河床由于水流和泥沙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定期的冲刷和淤积,在弯曲段的凸岸处,泥沙淤积形成边滩,沙丘,凹岸则会受到冲刷形成深潭,在顺直段会形成浅滩,最终形成交替次序的浅滩-深潭序列,其平面布置图和沿深泓线的纵向剖面图如下图所示。浅滩-深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河床地貌形态。

2、弯曲型河道的弯顶上下端为深潭,两弯之间的过渡段为浅滩。一般在蜿蜒河道的凸岸由于泥沙淤积形成浅滩,凹岸则受到冲刷。

3、顺直型河道的深潭出现于主流弯曲的弯顶处,两个深潭之间的过渡段为浅滩浅滩-深潭的特点;大量研究表明,河流浅滩和深潭的位置是相对的,随河流主河槽的摆动而发生相应改变,但其次序和距离是比较固定的。河床材料组成不同,其深潭和浅滩的特点也有所差异。以砾石和圆石为主要材料的河床,为维持河道在高能量环境下的稳定,具有典型规则的深潭和浅滩间距,在浅滩区域是较粗糙泥沙颗粒,在深潭是较细泥沙颗粒。

4、浅滩与深潭结构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是底栖动物赖以生存的最佳栖息环境。交替出现的深潭和浅滩是修复河道内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除了由浅滩段增加的紊动促进河水加强充氧外,其砂砾底层是很多水生无脊椎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也是鱼类觅食的场所和保护区。深潭还是鱼类的保护区和缓慢释放到河流的有机物的储存区。

5、浅滩-深潭结构是河流经自然发育后形成的常见河道形态,有利于稳定河床和岸坡,有助于植被的良好发育和构建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通过修复河道系统和营造深潭-浅滩结构,消耗河流能量,减少下游侵蚀,可由浅滩段增加的紊动增加水中溶解氧量,促进河流自净功能的恢复,能同时恢复了河流的天然景观,并使河流拥有更复杂的动植物群落。浅滩和深潭的存在能够增加河床的比表面积及河道内环境,有利于加快有机物的氧化作用,促进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浅塘118攻略

1、同时有利于形成水体中的不同流速和生境,使附着在河床上的生物数。大大增加,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

2、恢复河流生态系统首先需要恢复构成河流生态金字塔底边的底栖动物。只有底栖动物开始复活,以其为食物的大型动物才能开始栖息,这样才能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食物链。自然界中的河流的纵断面通常表现为深浅交替的浅滩和深潭,由于深潭和浅滩可产生急流、缓流等多种水流条件,能形成丰富的生物群落。因此,浅滩-深潭结构的恢复是河流生态修复的原点。

3、深潭-浅滩序列的修复和重建必须建立在对河道历史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并应根据河流地貌学分类,与同一流域内其它具有同类地貌特征的未受干扰河段进行类比分析。深潭与浅滩的大小及其组合应根据水力学原理和泥沙输移理论的一些经验公式来确定,按照弯道出现频率来成对设计,即一个弯曲段,配有一对深潭与浅滩,每对深潭-浅滩可按下游河宽的5~7倍距离来交替布置。

4、小结;二、浅滩-深潭结构的修建;浅滩的恢复要选择级配良好、有棱角的砂砾料,以保证砂砾石颗粒之间相互咬合,确保浅滩的稳定。由漂石或卵石组成的河床底质粒径不宜过大,以避免在高速水流作用下失稳,并且粒径太大的底质材料也不利于形成适于鲑鱼等鱼类产卵的栖息地。

5、沙质河床河流不适宜使用砂砾石材料,可用大型圆木作为浅滩材料。圆木浅滩的高度以不超过0.3为宜,以便于鱼类的通过。

  • 声明:本文由616攻略网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qq.com